10年前,挽救白血病患者采取的是骨髓移植的办法,因为骨髓中含有促进血液再生的造血干细胞。由于造血干细胞通常存在于人体的扁骨、不规则骨和长骨两端的红骨髓中,所以原来只能通过抽取骨髓这条“路”获得造血干细胞,因此称之为“骨髓移植”。为了采集600毫升骨髓,必须给供者做局部麻醉,经过多次骨穿才能完成。在骨穿过程中,供者流失的带氧红细胞比较多,所以手术后会感到头晕、乏力。
5O%一70%的急性和慢性白血病患者接受骨髓移植可以长期生存。不仅如此,通过骨髓移植还能治疗其它恶性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现在白血病的发病率为十万分之三,全国每年新增四万名白血病患者,其主要发病年龄在30岁以下,儿童占50%以上,其中大多数需做移植手术才能存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在“骨髓移植”已被“造血干细胞移植”代替,这种方法对供者基本上没有不利影响。
造血干细胞捐献者首先只是采集几毫升静脉血样,送中国造血干细胞资料库进行配型检测试验,将试验数据存入资料库。当有白血病患者需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时,就要在资料库中与捐献者资料进行初级低分辨检索配型。当“初配”合格后,才需要联系捐献者进行高分辨配型试验,试验合格并通过全面身体健康检查,才可真正进入实际的造血干细胞捐献。
实际捐献时首先需注射对人体无害而能让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释放到血液中去的“动员剂”,这个过程称为“动员”。然后,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分离获得造血干细胞用于移植,这种方法称为“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也就是说,现在捐赠者已不再抽取骨髓,而只是“献血”了。而且,由于技术的进步,现在运用造血干细胞“动员”技术,只需采集分离约50—200毫升外周血即可得到足够数量的造血干细胞。采集造血干细胞的同时,分离后的血液又回输到捐献者体内,捐献者实际上等于进行了一次普通的献血过程。
造血干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复制功能,捐赠造血干细胞后人体将在短时间内恢复原有的造血细胞数量。所以,人不会感到任何不适,对供者很安全。造血干细胞的供给者通常只要请半天假就能完成整个手术,不用作任何额外的休息和调养。
造血干细胞捐献=献血!就那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