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2日,上午12点15分,我市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杜大学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悬液192毫升,成为我市第20例,中华骨髓库第7071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
杜大学,男, 25岁,2012年在青海大学读本科时加入到中华骨髓库,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本科毕业后考取了燕山大学研究生。时隔5年,2017年12月12日,我市红十字会接到杜大学初配成功的消息,我会工作人员立刻与杜大学取得联系。经过对捐献知识、捐献流程的了解,杜大学表示同意捐献。12月24日对杜大学的血样进行高分辨检测。由于与杜大学配型成功的患者情况很不乐观,需要加快捐献流程,12月31日元旦假期期间我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带领杜大学在市第三医院进行了体检。为了能够尽快得到结果,三院医护人员在假期期间加班加进行检测。经检查,杜大学身体符合捐献要求,适合捐献。
2018年1月17日下午,杜大学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伴下来到河北省第二医院办理了入院手续。18日开始,每天注射两针动员剂,于22日历时四个小时采集成功。杜大学成为2018年我市第一例、河北省第二例捐献者。燕山大学对杜大学的这次捐献非常重视,一直鼓励杜大学坚持正确的决定,在杜大学捐献期间,燕山大学校团委书记和杜大学的导师及导员、老师分别来到石家庄看望他。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治疗和他配型成功的血液病患者,杜大学放弃了自己研究生研究课题的黄金时间,他说“与拯救一个人的生命相比,科研的延期是微不足道的”。他期待着自己体内“生命的种子”能带给这个饱受病魔摧残的孩子带去勃勃的生机,让他的生命再次美丽的绽放。22日中午,采集刚刚结束,患者所在医院的工作人员就带着杜大学192ml造血干细胞悬液踏上返程的路,为小患者送去生命的希望。